科研动态--

国家级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

“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媒体生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发展替代蛋白产业,顺势而为方能有所作为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于垚峰发布时间 :2024-05-21 点击量:

【每日经济新闻5月20日】在5月18日举行的首届全国微生物蛋白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教授陈坚在主旨报告中表示,替代蛋白的兴起和发展,将大大缓解传统蛋白生产方式出现的问题。

在陈坚院士看来,我国发展微生物蛋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主要包括:变革食品蛋白制造模式,实现高质量供给;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改进地球生态质量;提高蛋白制造销量,应对人类面临的挑战;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保障食品食物供给安全。

同时,陈坚院士表示,发展替代蛋白产业,是落实大食物观的重要方向,行业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顺势而为方能有所作为。

发展替代蛋白是顺势而为

据公开资料,我国人均蛋白消费偏低。同时,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仍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如膳食的脂肪供能比持续上升,脂肪供给能量占比超30%;优质蛋白质摄入有欠缺;微量元素包括铁、锌、钙和维生素A、维生素D缺乏仍然存在等。

另外,我国优质蛋白质自给率低于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2022年,我国大豆产量2028万吨,实际消费高达1.1亿吨,进口高达9108万吨。大豆进口量和涉及金额,占当年粮食进口62%和74%。

“根据科学实验,每1000公斤的酵母、大豆、奶牛培养24小时,可分别增加蛋白质2000公斤,10公斤、1公斤。”陈坚院士称,如果到2050年用真菌蛋白替代全球20%牛肉消费,每年就能减少56%的森林砍伐和与之相关的碳排放量。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在力挺替代蛋白产业的发展,并出台相关政策进行扶持。《“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提出研究细胞培养肉、合成蛋奶油等营养性食品的培养和制造技术;《“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探索研发“人造蛋白”等新型食品,实现食品工业迭代升级,降低传统养殖业带来的环境资源压力等;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替代蛋白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发展替代蛋白产业,是落实大食物观的重要方向,行业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顺势而为方能有所作为。”陈坚院士表示,微生物菌体蛋白,是真菌、微藻、细菌等利用淀粉质为主的原料大量增殖,将菌体收集并加工后获得的蛋白,可以作为主要蛋白原料,从而解决肉、蛋、奶产业链中的关键蛋白供给的成本、可持续性,以及生产效率等方面的难题,产业潜力巨大。

有利于保障食物供给安全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进口国,其中肉类及制品进口占比最大。同时,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乳制品进口国。然而,我国动物蛋白缺口仍然严重,优质蛋白质自给率不足。

另一方面,畜牧业带来的温室效应问题或将进一步恶化。相关数据显示,畜牧养殖业排放全球51%的温室气体,占用地球三分之一的清洁水源。同时,世界人口激增导致动物蛋白供应不足,占据全球77%的农业用地,导致养殖土地沙化约三分之一,此外动物性食品过多摄入增加了罹患慢性病的风险。

根据咨询机构Lux Research的食物供给模型预测,为了解决食物短缺的问题,到2050年替代蛋白占总蛋白供给的比例要提升到三分之一以上。同时,BCG预测,到2035年,替代蛋白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900亿美元,其中微生物发酵蛋白将占22%。

相较于传统畜牧业,微生物蛋白具有生长参数稳定、资源利用少、不依靠抗生素以及杀虫剂等优势,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有效满足消费者的健康营养需求。根据DEEPTECH数据,微生物蛋白平均蛋白质含量是肉类的2倍~2.5倍,是大豆的1.7倍,比动植物更具备经济价值。

陈坚院士指出,微生物蛋白将改变传统的蛋白制造模式,实现高质量供给;将提升人类健康水平,改进地球生态质量;同时将进一步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保障食物供给安全。


本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http://www.nbd.com.cn/

原文链接: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24-05-20/3396687.html


分享转发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

科研动态--
手机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