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学术交流> 正文

【至善社会学讲坛(第六期)】成伯清教授:轴心时期中国社会秩序建构理念及其情感基础

来源:法学院 文图:陈健 审核:王君柏发布时间: 2022-11-04 点击数:

2022年11月2日晚上18点30分,至善社会学讲坛第六期在腾讯会议如期举行。本期会议邀请到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成伯清教授,为全院师生带来一场题为“轴心时期中国社会秩序建构理念及其情感基础”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江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许轶冰主持,一百多位院系师生参与听取了该讲座。

首先,成伯清教授提出需要将历史维度带回社会学研究。关注时间,既不是为了缅怀辉煌的过去,也不是为了期待飘渺的未来,而是为了深刻地透视现实。增强历史意识,不仅是为了认清社会的演变是路径依赖,而是也为揭櫫历史演变存在着另外的可能性。基于此,成伯清教授引出讲座主题的时代背景,诸子百家时期是中国文明的轴心时期,该时期秩序设计理念的竞争中体现了秩序的多重维度,比如空间布局、权力结构、情感体制等,围绕这些维度进行探讨对于研究巨变时代的变与不变具有重要意义。

接着,成伯清教授分析了社会学如何关注情感。成伯清教授认为社会学关注情感用以解释自身体验的共享文化,置身其中的社会关系结构和生理-心理-互动-结构-价值综合作用的过程性状态。情感的类型包括符号性情感、角色性情感、结构性情感和事件性情感。成伯清教授重点说明了情感不仅是个体的体验,每个时代也有自己的“情感韵律”,并以古典社会学三大家为例,指明在每个理论传统中,都隐含着情感大叙事,并建议研究者可以透过情感体制视角从社会整体上探测情感基调或韵律。同时,他强调了情感作为个体生活的中心,深受社会的影响,因此具有莫大的政治意义。

然后,成伯清教授从问题根源和改造策略两个层面阐释中国轴心时期制度设计的竞争与选择,儒家的“礼崩乐坏”与“仁政”;墨家的“相攻”与“非攻”、“兼爱”、“尚贤”等;法家的“治国之不务修明其法制”和“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以战去战”等;道家的“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和“无为”、“道法自然”等。并总结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三重秩序、情感丛结、情感仪式、情感体制张力和共情能力。

最后,成伯清教授围绕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情感结构的稳定与嬗变两个层面进行了总结。

主题演讲结束后,许轶冰进行了点评,与会师生积极提问,成伯清教授对每个问题进行了充分解惑。随后,法学院院长王君柏再次对成伯清教授的精彩讲座表达了感谢,学院师生也诚挚邀请成伯清教授在疫情结束后来江南大学做线下讲座,至善社会学讲座第六期在愉快的氛围中落下了帷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