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献忠,1980年9月生,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微生物代谢工程与合成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主讲微生物学、微生物遗传育种学等专业核心课程。
他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教学科研并重,科研反哺教学”的育人理念,主持或参与国家和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校级教改项目2项,主编教材1部,参编英文专著2部,曾获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香港桑麻奖教金等多项荣誉或奖项。科研上,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
“‘老师’这两个字是沉甸甸的,选择了教育事业,其实也就是将爱和责任作为职业乃至生命的主旋律。”陈献忠老师坚守着这样的信念。作为教育工作者,他始终铭记肩头责任,将青年的信仰、智识和热情汇聚成为青春搏击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接力奋斗。
以课堂为阵地,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耕耘在三尺讲台,陈老师一直把课堂作为教书育人最重要的阵地。尽管讲授专业课程十余年,知识体系已熟稔于心,但陈老师从不敢懈怠,每次课前总是挤出充足的时间用于备课,不断调整、更新教案和课件,融汇最新理论和前沿技术知识。课堂上,他在严谨严格的同时,积极与学生互动,通过启发式、探究式、研讨式和翻转式教学方法,充分让课堂“活”起来。无论课堂内外,陈老师总是愿意热情地帮助同学,学生遇到学习问题,即使在深夜或凌晨给老师信息,他总能及时回复,让不少学生甚为感动。保送到上海交通大学的生物工程1602班学生申欣艳给陈老师的信中写到:“您的教学、人格魅力和给予的帮助对我人生轨迹的发展有着至为重要的作用。”而他也将这封信视为最珍贵的礼物。
以创新为动力,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时代在变,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新经济、面向未来战略竞争,迫切需要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陈老师积极探索新工科背景下的工程教育模式,承担和参与了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等多个省部级教改项目,创建了基于“名企-名校”的校企共建课程。在申报国家一流专业过程中,他主动承担了材料的撰写、修改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所在学院的三个本科专业先后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为了顺利完成生物工程专业的工程认证,陈老师作为具体的负责人和执行者,主动放弃了节假日和周末时间,与工作组老师不分昼夜的一起加班加点赶任务、写材料,当认证材料获得了专家组高度认可时,深感辛勤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以价值为引领,激发学生科创竞赛热情。科创竞赛是培育创新品质和实践能力的良好土壤。即使教学科研任务繁重,陈老师每年都坚持指导本科生参加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和高级别学科竞赛。设计课题方案、制定技术路线、规划研究节奏、解决实验难题,他总是亲力亲为,做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领路人、示范者。他知道,学生培养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润物无声的提升创新能力;既要掌握知识,更要心怀“国之大者”,引导学生把“四个面向”作为科创实践的价值选择和目的逻辑。在他的指导下,江南大学Jiangnan_China团队2020年再次获得合成生物学领域最高级别的国际性学科竞赛——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iGEM)金奖,他和学生也一同获得了2021年至善学院的至善师生奖。
以平台为依托,着力构建三全育人格局。陈老师不仅是学院“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同时还是学校“言微新生”教师育人工作室的负责人。他深入思考新形势下“五育并举”“三全育人”的具体内涵,以育人工作室为载体,针对学生在美育熏陶和学科交叉能力方面的不足,设计和开展了系列实践教育活动。比如以科学交叉为主题邀请学术大咖以进行头脑风暴,激荡一场科技创新的“思维盛宴”;将学术研究与艺术、设计相融合,联合兄弟学院开展“微观世界大艺术”展览,科艺结合化美启智;与学生支部共建完成平板菌绘制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标识活动,用“微小生命”唱响时代的“宏伟赞歌”。这些活动受到光明网、中青网、无锡观察、校园网等媒体宣传报道,获得良好反响。
十余年来,陈老师不忘从教初心、潜心立德树人,努力做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引领青年用求真务实的精神、脚踏实地的奋斗,练好过硬本领、融入时代洪流、书写青春华章,让青春之光闪耀在强国之路上!
陈献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