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明清江南的城市与文化生活

——苏州大学特聘教授罗时进走进江南大讲堂

发布日期:2019-06-21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文:吴萍;图:胡奕;审核:陆敏芝

6月19日下午,江南大讲堂2019年第二讲在图书馆三楼报告厅举行。本次大讲堂以“明清江南的城市与文化生活”为主题,由苏州大学特聘教授、苏州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江苏省吴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罗时进主讲,他为400余名师生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内容丰富的文化盛宴。社会科学处处长刘焕明主持本场讲座。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冰出席并为罗时进颁发了“江南大讲堂”讲座教授纪念牌。

讲堂伊始,罗时进为大家澄清了“何处是江南”这一基本问题,说明了“大江南”“中江南”“小江南”所指的不同范围。“大江南”泛指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中江南”则指苏南、两浙、皖南地区,而“小江南”则为环太湖地区,即学界所称的“七府一州”——松江府、常州府、苏州府、湖州府、杭州府、镇江府、嘉兴府、直隶太仓州,这也是罗时进的教学与研究所指的江南范围。

紧接着,罗时进从美国学者彭慕兰的著作——《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讲起,介绍了明清江南市镇的兴起与空间分布。他提到,古代江南分为府域、县域和市镇三级,其中市镇接近于乡村,是最低层级的“城市”,在江南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明代中期至清代中期是江南市镇的发展兴盛期,明代嘉靖到万历间形成第一个高峰,江南市镇多达300余个,其中著名者极多,杭州府的临平、嘉兴府的乍浦、湖州府的双休、苏州府的盛泽等市镇都闻名遐迩,商贾骈集。

此外,罗时进还讲到了明清江南市镇文人的流动与汇聚这一兼具社会学意义与文化意味的历史现象。正如孙楷诗句“三白荡前美哉水,诗流各占一烟村”所言,江南市镇文人之密集,是其他地区难以等量齐观的。在人数众多的江南文人中,外来者亦占有不少的比重,其卜居或寓居扩大了江南市镇文人的规模,丰富了其内涵,亦活跃了其文化。正是江南人与外来者的汇聚、摩荡,造就了江南市镇文化、文学经久不衰的繁荣。

讲堂最后,罗时进简要介绍了明清江南市镇的环境与生态。他特别强调了人文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因其侧重于伦理性和价值性,因而对于形成人地统一的历史传统、知识生产状态和文化氛围尤为关键。明清江南市镇文人荟萃,在一定程度上就得益于江南“隐读”的文化风气,江南文人既要疏远城市,又需生活交流便利,市镇自然就成为文人们的好去处。

讲堂结束,同学们意犹未尽,对明清江南市镇的天形地貌、山水菁英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江南弦诵之声不绝、文风雅道日盛的缘由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江南大讲堂2019年第二讲现场

苏州大学特聘教授罗时进作报告

社会科学处处长刘焕明主持讲座

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冰为罗时进颁发“江南大讲堂”讲座教授纪念牌

阅读() (编辑:张青)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