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媒体江南>> 正文

培育技术转移“干才”与“将才” 加速科技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

发布日期:2024-11-20 来源:无锡日报 本报记者 朱冬娅
资料来源 无锡日报

【无锡日报11月20日】作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中坚力量,技术经理人架起了技术与产业之间的沟通桥梁。十多年来,无锡聚集起1000多名初、中级技术经理人,但高级技术经理人寥寥无几。在大量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排队”等待转化的当下,技术经理人的职业价值愈发凸显。近日,我市举办首期高级技术经理人培训班,无锡首批高级技术经理人随之产生,作为技术转移的“干才”与“将才”,为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注入高层次人才力量。

成功“晋级”,无锡有了首批高级技术经理人

既能穿上防尘服走进实验室,读懂高精尖的科技密码,又能西装革履出入投融资机构,与投资人谈笑风生。技术经理人不仅挖掘科技成果,还提供金融、法律、知识产权等相关服务,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技术经理人群体的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效果,从而进一步影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经过十余年的沉淀,无锡的技术交易市场上聚集起1000多名初、中级技术经理人。有了大量“干才”作为基础,一场培养技术转移“将才”的“晋级之旅”蓄势待发。近日,由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苏南中心、无锡市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转移)联盟主办的无锡市首期高级技术经理人培训班顺利举行,70多名中级技术经理人经过培训考试成功“晋级”,成为我市自主培养的首批高级技术经理人。

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过程中,一名优秀的技术经理人有多重要?江苏阳光惠远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勇是无锡最早的高级技术经理人之一,也是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获得者。近两年间,张勇共推动43项科技成果成功产业化,总成交额超1.32亿元,项目涉及39家企业、3所高校及其他单位,为企业新增创收达30亿元。

多年来,张勇与江南大学吴敬教授团队密切合作,见证并参与了团队一项蛋白质工程专利从创意萌芽到技术成型、再到专利技术落地的全过程。在实验成功的初期,张勇便开始规划如何将这一技术从实验室推向市场,他挑选出一批有潜在合作前景的企业,同企业探讨技术前景和市场潜力。截至目前,仅这一项专利就已达成7次许可,合作的7家企业分布在山东、吉林、河北、江苏各地。

“专利技术的深度应用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在社会效益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张勇告诉记者,通过专利技术的合作应用,一家合作企业跃升为全球具有代表性的益生元及膳食纤维产品生产商,另一家企业完成了海藻糖生产从百吨级向万吨级的跃迁,打破了外国厂商对国内市场的垄断。据统计,基于该专利生物转化淀粉制造的功能糖类别覆盖率已超80%,有力支撑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功能糖制造国。

资源部署,技术经理人市场迈向“2.0时代”

“高级技术经理人是真正的‘六边形战士’,既要有较高的政策理解水平、技术认知能力、沟通管理能力和投融资能力,又要具备法律素养、市场化意识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市科创中心技术市场部部长杜庆认为,当前科技创新的广度、深度、速度、精度都在显著增强,需要高级技术经理人早做知识储备、能力准备,以应对未来更加激烈的竞争。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技术转移行业在国内算是一个“高冷”的行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复杂性强,行业管理尚未完全走向规范化,行业回报低、风险大,难以吸纳和留住高级复合型人才。以往,技术经理人的工作往往是由关联行业人员顺带着完成,很少有人全职从事。直到今天,国内开设高级技术经理人培训班的城市都不多。

一个已聚集起一批技术转移“干才”与“将才”的城市,亟待通过资源部署,形成更具专业度的技术经理人群体,带领整个市场迈向“2.0时代”。杜庆告诉记者,未来,我市将以更大力度挖掘内部资源,比如将无锡现有几十家新型研发机构的一批技术人员培养成技术经理人,壮大“科技红娘”群体。此外,也要让技术经理人成为无锡大量科技园区、特别是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标配”。

另一方面,借力外部资源,为技术经理人群体树立“标杆”。近期,无锡首批技术转移导师受聘“上岗”,借助高水平专家智库,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受聘的首批技术转移导师均是国内技术转移领域的顶尖人才,包括牛津大学科技创新(苏州)中心总裁陈兆轩、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主任王文、上海沪江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郭立云等专家。

值得一提的是,给首批技术转移导师“下聘书”的,并不是政府部门,而是无锡市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转移)联盟这一今年新成立的产业创新促进组织。这意味着,联盟与导师之间将建立更加灵活的聘用和联系机制,积极利用市场化手段,发挥高级技术转移人才对我市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队伍的“传帮带”作用,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术经理人梯队,不断丰富和活跃无锡技术市场。

激发活力,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当前,大量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正“排队”等待转化。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需要与产业界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而技术经理人正是其中的“钥匙”。

在技术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过程中,2023年度江苏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匡华观察到,目前,高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产出的发明专利和技术专利,有一些还“躺”在实验室里或者仅在学术期刊上露过脸,没有真正走进产业技术创新的链条。她认为,要加快建设促进技术成果转化的专业平台,聚集一批了解政策、技术、市场的技术经理人,定期开展企业技术攻关招投标工作。“发挥好专业‘中间人’的角色,把科研人员的时间和精力释放出来。”匡华说。

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激发技术经理人群体活力,国内先进城市正在大步向前迈进。上月,《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24-2027年)》正式出台,支持符合条件的技术经理人申报本市各类高层次人才计划,明确符合条件的技术经理人可按照规定办理居住证积分、居转户、人才引进落户,科研事业单位应当设置技术经理人专技岗位,建立技术转移岗位竞聘体系。

如何让“科技红娘”更好分享成果转化中产生的红利,我市也在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方面进行着积极的思考。9月,在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无锡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多作贡献的决定》这一纲领性文件中,明确部署“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健全完善技术转移体系,融入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

“培育壮大技术经理人队伍,着力解决科技成果‘对接难、落地难、转化难’的问题。”市科技局成果处相关负责人说,我市将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科研单位建立区别于一般国有资产的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制度,更加有效地调动科研人员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制度,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真正激发科技成果转化的源头动力。

本文来源:无锡日报http://szb.wxrb.com/layout/202411/20/node_A01.html

原文链接:http://szb.wxrb.com/content/202411/20/content_217415.html


阅读() (编辑:于乐)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