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客户端12月29日】近日,以“数智赋能未来 建设教育强国”为主题的第十五届新华网教育论坛在京举办。同期,江南大学商学院院长浦徐进教授接受采访,以下是精彩内容:
Q1:请您简要介绍学校办学理念及办学优势?
浦徐进:江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以“笃学尚行,止于至善”为校训,以“彰显轻工特色,服务国计民生;创新培养模式,造就行业中坚”为办学理念,以建设“世界知名、中国一流、江南风格的研究型大学”为战略目标,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升办学水平,已逐步建成一所规模结构合理、学科协调发展、教学质量优秀、办学效益显著、社会美誉度高,国内有影响力、国际有知名度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近年来,江南大学商学院秉承学院发展和地区产业共融共生的理念,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牵引”,创新开放融合、协同共生、价值共创发展理念,坚持系统思维、体系化推进,通过强化高校企业“双元协同”,深化培养机制、培养要素和评价标准“三重变革”,健全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的“四链贯通”机制,探索校企协同培养“五个链接”的关键路径,系统构建了以“双主体管理、双主导运行、双衔接建设”为根本、以“融合培养方案、融合导师队伍、融合智慧教育平台”为路径,以“革新评价导向、更新评价内容、创新评价体系”为抓手的新商科卓越人才“12345”创新培养体系,全力打造校企“跨界协同”的教育高地,着力提升新商科卓越人才创新能力。
Q2:请您介绍下学校的人才培养策略?学校培养的人才有哪些特色?
浦徐进:学校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人才培养理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四新”建设和“六卓越一拔尖”科学内涵引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强化专业内涵发展,促进产教科教融合融汇、学科专业交叉融通。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目标,紧密结合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无锡及太湖湾科创带的发展,动态优化调整本科专业布局,加快建设“智能+”“低碳+”“健康+”等产业科技创新需求迫切的学科专业,深化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推进产教研多方位协同育人。坚持精品特色,打造优质课内外教学资源,以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为引领,持续强化两性一度,着力打造五类“江南金课”,推进数智化转型,提高学生全过程培养质量,全方位构建高素质创新人才成长体系,培养具有“江南风格”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学院依托长三角产业优势,厚植江南工商文化,通过实施产教融合和数字化赋能课程与实践,设计“实验—实境—实践”三位一体的场景化教学方式,搭建“思政引领,赛教融合,校地协同”的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根植中国情景、知行合一的实战型经济管理人才。
Q3:学校“企业家辅导员”项目的初衷是什么?具体是如何实施?“企业家辅导员”项目有哪些发展规划和展望?
浦徐进:江南大学商学院“企业家辅导员”项目建设初衷是发挥地区产业优势,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打通商科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公里”。项目自2013年启动以来,每年面向社会公开招募、选聘一批政治素质过硬、管理经验丰富、热心教育事业的企业家担任班级“企业家辅导员”,目前已累计聘任12批204位企业家辅导员,实现从高年级“试点班”到本、硕全覆盖,从“陪伴式辅导”到“引导式带领”,从“探索式教育”到“专业化培育”。项目嵌入学校思政教育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产教融合体系,企业家辅导员通过走进《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堂、主题班会、双创教育、名企参访、实习实践指导以及设立奖助学金等方式,在为学生提供独特的学习与成长体验,传递为人之道、为学之道、为商之道同时,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提升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实现学生、企业和学校的共享共赢。
未来,一是强化队伍建设,突出思政引领力。打造“思想领航”“生涯启航”“江南案例”等金课,以企业家丰富阅历、切身实践和“企”智匠心感人育人;开展“运河文化” 青年说,走近商会旧址、业勤纱厂、许氏旧宅等民族工商业遗迹,生动讲述锡商文化,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二是创新驱动,强化人才竞争力。深化创新资源校企对接,探索“顺丰定制班”,增设创业、创新相关课程;组织品牌策划赛、案例研讨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指导学生双创竞赛、模拟创业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创业全过程,提升综合竞争力。三是产教融合,强化社会协同力。一方面,通过校企参访、名企体验、党建联盟、支部共建、师生驻企实践调研等形式,与先进企业全链条、深层次、沉浸式地开展育人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建立长期合作共建关系,完善就业信息资源库,为毕业生提供实习实训、就业创业指导及资金支持,切实提升项目育人实效,为保就业、稳就业、促就业发挥特色优势作用。
本文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原文链接: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36c1e2e774f3eace69250a1844954e53×tamp=82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