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多了故乡的市井生活,便总是向往着诗与远方。我喜欢诗里的江南细雨,喜欢水墨画中的黛瓦白墙,喜欢雨中撑着油纸伞在巷里走过的江南女子,喜欢小桥流水人家的那一份恬淡闲适。周末得了空闲,我终于有机会来到苏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到这人间的小天堂,心中的远方就在眼前,一时间激动不已。
火车站的设计融入了苏州古城的古典风格,公交车站的候车亭也造型别致。等公交车时,我细细地看着亭子上的飞檐翘角,青石瓦上的横纹雕花,白墙上的镂空石窗,屏风上的雅致字画,一切都充满了设计感,和谐统一,细节之中别有风味。
当我来到苏州博物馆的大门,一片人山人海,队伍看不到尽头。于是放弃了参观博物馆,在附近瞎转悠。苏州的景自有诗中的意境。拱桥边的柳树垂下绿丝轻抚水面,水中的景随着碧波荡漾着,水边的酒肆茶馆里的喧闹声也随着荡漾着。一片碧色,朱红的酒幡、大红的灯笼点缀其中。巷子里熙熙攘攘,商铺前围满了人,有的甚至排起了长队,叫卖声,吆喝声,讨价还价声。看来这不是参观这个古城的好时候,游人打破了它的宁静,喧闹声为它添了些世俗气。
于是转进街角,挑游人稀少的陋巷闲逛,图得一片清净。踩在青石砖铺就的路上,一边铺满了阳光闪着微亮细碎的金黄,一边是房屋投下的阴影泛着青紫。路边的藩篱圈起一片地,种上牡丹和鸡冠花或是几棵青菜,门前的台阶上晒了几双棉鞋,一只懒洋洋的橘猫趴在上面打着瞌睡。角落的垃圾堆里,几只蝇绕着瓜皮飞舞,是夏天宣告着自己还未散场。在苏州,会有婉约的女子从你的身边走过,也有妇人在门口拉着家常,有江南水乡的美景,也有狭长曲折的陋巷。我误打误撞闯进了这片居民区,看着晾衣绳上铺开的被子,看着竹凳上做着针线活的老太太,看着路面贴着的几片枯黄的被自行车碾过的菜叶,想起了故乡———景德镇。
我眼里的景德镇,一度是菜市场的泥水、菜叶,还有家禽剔下的混着血水卷成一团的羽绒;是黄泥头(地名)漫天飞扬的黄土泥沙,混着汽车的尾气弥漫。而匆匆过往的旅人眼里,是琳琅满目的青花瓷,是晶莹剔透的玲珑釉,还有浓缩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古窑。其实每个城市都有两面,一面给过客看,有美景,有佳肴。但另一面,有时只有长居于此的人们才能看到。晨起在路边摆摊卖菜的老农,用喷水壶在菜叶上洒水,早餐店的汤锅一解开盖,腾腾的热气冲出来翻滚着慢慢消散。我总是一边等候,一边看着老板拿着勺,在盛着油盐酱醋的碗中一扫而过,然后用筷子挑上一点儿辣椒碎,顺势狠狠一拌,最后端到桌前,一气呵成的动作更让我觉得像是一场表演,与穿着西装马甲耍着杯子的花式调酒师没有什么分别。雕塑瓷厂旁,摆着地摊卖着仿古瓷的大爷们,总是占据着人行道,将做旧的瓷盘碎片、“名家字画”一一摆开,除去他们与游人的讨价还价便是一场盛大的拍卖会。看多了的人只觉得习以为常,但细细地品,才能感受到其中趣味和世间百态。
一个城市的人情味,需要你慢慢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