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踩着六月的尾巴回到了家乡。荷花开得最好的时机已经过去了,花朵再也无法维持那种饱满、充盈的状态,花瓣开始掉落了,荷叶的边裾也开始枯萎。我还能想象出晶莹的露水在叶面滚动的灵巧模样。荷叶长得正好的时候,可以采下来煮粥,青绿的叶子与白粥相混合,色泽清新。吃到嘴里,还伴有荷叶的阵阵清香与淡淡的甜。
在当地,赏荷的最好去处便是桂湖———明代状元杨升庵的故里。一入桂湖,便可见古木参天,沿着石子小路而去,一路上尽是些桃树,梨树,虽然已过了开花的时节,但也长得枝繁叶茂。园林中几乎都是绿树掩映、藤萝遍布,更添清幽之感。这园林的构造几乎是四四方方的,最中间便是湖,而书斋、古祠、住屋、亭台全都绕湖而建,随处都是赏荷佳处。我最喜欢的是一处回廊,回廊临于湖上,被荷花与荷叶簇拥着,走在其中,就像是在画舫上待着,一阵风过,真好似“人在画中游”。有些荷叶生得高,投下的阴影在回廊上造出一个清凉的境界。如果蹲下身子,还能看见在荷叶下嬉游的锦鲤,它们在荷叶的杆茎处打转,不时咬上一口,给水面弄出细碎的声响,水面有如被洒进了一串咬断的珠子。我喜欢这些夏日偷闲的小锦鲤们,觉得它们颇具灵性,就像人一样寻得个安逸僻静的地儿,就又能在这炎炎的夏日偷得一些清凉了。
今天走入桂湖时,雨才刚停不久,小石子被雨水冲刷得很莹润,那些参天的古树不时地洒下一两滴水。荷塘的一边,荷叶和荷花都已经凋落了,所以我绕过大半个园子走到荷塘那头去赏荷。荷塘的那头荷叶已是萎靡,荷花的花瓣开始凋落,风吹过时花瓣就会在水面上打转,就像是失了方向的一辑轻舟。徐志摩诗里写“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虽然赞扬的是美人的娇俏可人,但用于此景也是合适的,那迎风微微颤抖的荷花可不像是亭亭玉立的美人吗?没过一会儿,桂湖又下起雨来,也和李义山诗里“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情境不谋而合。于我而言,说是“残荷听雨”倒不如说是“残荷看雨”,雨水铺天盖地地向本就已经残破的荷叶砸去,狂风也助长着雨势,荷叶却依旧凭着那细细的枝杆挺立着。人也像这荷,会受风雨打击,真正面对时,也全凭自己孤身一人挺直腰杆受着,挺过去了便能再见到晴天;挺不过去,便在这风雨中被摧折,之后都是苟延残喘。
几百年来,杨升庵的故里几乎没有怎么改变,那些园林布局仍是当初的模样,亭子,假山,回廊……比起江南园林,那又是另一番风味。纵使宦海沉浮,命运辗转,但是他的园林仍是如此静谧、惬意。即便是数百年后的今天,他的荷塘仍旧为城市里的人带来一阵凉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