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凡所醉处皆非他乡,无锡喜甜,甜而不腻,简直是给我的胃下了蛊,以至于暑期前离校时颇有几份恋恋不舍,感慨无锡就像我的第二乡,短短一年就如此不舍。
暑假两个月,回到了我的第一乡南昌,又开始和在这一方生长了十几年的无辣不欢的水土打交道。夏日多酒席,升学宴最多,七夕订婚酒其次,一个金榜题名时,一个洞房花烛夜,都是人间喜事,难得的好时日。每每放眼望去,桌上菜肴都琳琅满目、色泽鲜艳、麻辣浓香,让我这个吃不了辣的小食客望而止步,最后只能扒两口素菜。就算如此,看着他们有梦想的梦想成真,有良人的良人成对,听着同席的长辈把酒话天下,听着七大姑八大姨道着家长里短,光那些素菜,就让我百吃不厌了。
寄托在饮食里的除了地方特色还有地方情怀,这个道理是我最近才明白的。
南昌有个特色叫南昌炒粉,街边小店家家都卖,来来往往人人都买,大火翻炒香味十足,是夜宵和早点的不二之选。但一般吃它都得加辣,每次我点单时特意跟老板补上一句不要辣椒,还得左右叮嘱怕锅碗瓢盆上沾了辣味,总要被老板笑称这碗炒粉没有灵魂,怎么还有不吃辣的南昌人。就这样吃了十八年。那天吃到一半抬头一看左右食客,有的是接小孩下补习班的,一大一小加一个书包;有的是情侣一对,吃一口聊一句;还有跟我一样趿拉着拖鞋来的,用南昌话喊句老板来碗炒粉。当时心头一暖,想起来上小学时候妈妈带我去吃炒粉,大家也是这样热闹这样自在,炒粉也是这么好吃,那一瞬间感觉真好,南昌炒粉就是这个味道,一直没变,第一乡就是这个感觉。
这时候才发现,饮食里固然有地方特色,但更重要的是蕴含地方情怀。无锡饮食偏好固然合我胃口,但我觉得无锡像第二乡,不仅仅是因为味道,而更多是因为这一年来陪我同去吃饭的人、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才让我对这座城市,这座城市的人,这座城市的饮食,产生了浓厚的感情,才会走时不舍,有种离开家乡的感觉。同样,南昌炒粉好吃,跟辣不辣其实没什么关系,在无锡我也吃过南昌炒粉,坐在干净安静的餐馆里,好像没什么不对,点单说的是普通话,不加辣也很正常,那个时候总感觉不好吃,总感觉不正宗,后来才想明白,南昌炒粉为什么好吃呢,不只是它好吃,是乡音和熟悉的街道让它好吃,是童年和家乡的记忆让它好吃。也许饮食里的人文情怀,才是南昌的炒粉好吃的原因所在。
小时候不懂李白,只背得床前明月光不懂明月照故乡,总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小小的脑袋装着重重的乡愁,作文里装模作样写满了家乡和月亮,长大后真正攥着那张去远方的车票离开过家乡,才不得不感慨,月是故乡明,粉是南昌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