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化>> 正文

江南往事——怀念姚淦铭教授

发布日期:2024-05-24 来源: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文:徐兴海 

姚淦铭教授不禄,忽忽已近五年。然而其临终之时仍对江南大学心存感念。他所感念的不只是弥留之际学校对他的关怀,还有江南大学给自己的学术生命所提供的优裕环境。姚淦铭在江南大学度过了一生最为美好的时光,自己的学术猛进与江南大学有不解之缘。

感念由经历而生,交结自有因缘。姚淦铭与江南大学的交汇,实自其调入开始,自此豹变。

2001年1月,教育部批准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为江南大学。我充数于江南大学中文系系主任,即接自苏州铁道师范学院中文系姚淦铭教授之教喻,言欲入江南大学中文系任教。来信字体娟秀,有汉魏碑刻之刚劲与法帖之韵趣。2001年初夏,我们晤面,其将与王燕合作编写之《王国维文集》四卷本相赠,此时其已出版《礼记译注》《汉字与书法艺术》《汉字心理学》《哲思众妙门》。

2001年秋,姚淦铭成为江南大学中文系一员。这一年年底,他的《王国维文献学研究》出版。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后记》谓:“调入教育部所属江南大学,气象焕然,重视文科学术研究,本书出版就是得到了校领导的大力帮助、中文系领导的热情支持,这里表示衷心的感谢!”这本书出版的补贴就来自校党委黄焕初副书记的工作经费,他说:“我们应该支持这样的高水平的学术著作出版。”

这样一来,姚淦铭之王国维研究著作成为系列,其意识到王国维之研究代表了中国学术研究由旧学向新学之转型:“传了几千年的《尚书》《史记》文献到了近现代,到了王国维手里竟有许多新的发现。这又是因为王国维能进而把握住历史的机遇,优渥地利用时代的惠予,如重大的考古发现,如中西学术之交流等等,从而开拓文献学的新气象,新境界。” 姚淦铭登上百家讲坛就是由于王国维研究。

2005年,江南大学文学院召开钱穆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邀请中央电视台来录存资料。中央电视台孟庆吉先生得到姚淦铭《王国维文献研究》一书,并了解了姚淦铭关于王国维的系列研究,不久,姚淦铭就收到了前往北京讲学的邀请。

姚淦铭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讲学,由王国维开始,一发不可收拾,继而老子,又至孔子,引起轰动。一炮打响,根源于其数十年之国学功底。其于古代文化,于哲学、经学、文献学、语言学、文字学、书学、饮食文化等领域,均有论著出版。从而上衔稽古之善道,下阐明世之善经。其以诗化之语言,通俗之比喻,将先秦时期思想家智慧与百姓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演讲生动深刻,脱口成章,循循善诱,春风化人。那些人物,那些经典,百姓日用而不知,其能将古代智慧转化为今人智慧。

姚淦铭先秦研究之强项很快就派上了用场。2002年11月26日,学校决定在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一级学科之下设立食品贸易与文化之二级学科博士点,食品文化方向就放在文学院。我们的学术准备分两个方面,一是出系列专著,把食品文化研究学术架子搭起来;二是为博士生设计几门课程。第一件事急迫,老姚写一本《先秦饮食文化研究》,成66万字;我们两个合作一本《食品文化论稿》;我和学校图书馆袁亚莉合作一本《食品文化文献举要》。

姚淦铭的教学工作十分出色。給本科生讲课生动形象,引人入胜,有学生二十年后之今天回忆说:“姚淦铭老师给我们代过《论语》,他上课风趣幽默,平易近人,很有学者风范,知识量储备很大,我们都特别喜欢上他的课。当时正好‘百家讲坛’也在播他讲的老子 ,作为后辈 ,我们当时的储备包括到今天所有的积累在一起 ,也不能望其项背。他喜欢用‘一笑嫣然’来形容所有人的笑 ,当然他始终的面容也是嫣然一笑 。”

2004年,姚淦铭取得博士生导师资格,开始招收博士生。姚给博士生讲课,强调读书贵在“悟通”。谓人生有六道,要学道,不要学术,道管制术。一学道,不学不知;二知道,学后方知;三悟道,此乃关键;四行道,仅学不足已,应行之;五出道,吾道乃出;六得道,学之,行之,最后乃得道也。而其中最讲求一个“悟”字。悟=吾+心:吾心吾悟,用自己之心去体悟;吾悟吾心,体悟自己内心;吾心悟道,用自己心去体悟道;吾悟吾道,如此,方能悟出自己之道,方才有自己东西。人生要确立自己逻辑起点,方能达到一个逻辑之终点。播下理念,收获是向度;播下是向度,收获是目标;由目标而行动,由行动而成为习惯,由习惯而成为性格,由性格而为命运,由命运而成功。其中理念最为重要,这是对道之总体认识,对一个人来说,就是确定你自己的人生目标,想成为一个什么样人,然后沿着这样的个链去做,大有可为。这是一个螺旋般上升过程,每一个阶段有着不同之理念,所以会有不同之成功。

姚淦铭把学问打通了来看,谓博士生当知“九征”,一曰远使之以观其忠(远则易欺),二曰近使之以观其敬(近则易狎),三曰烦使之以观其能(烦则难理),四曰卒然问焉以观其知(卒则易难),五曰急与之期以观其信(急则易爽),六曰委之以财以观其仁(财则易贪),七曰告之以危以观其节(危则易变),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则,九曰杂之以处以观其色(色则易淫),此亦重要。能经受住考验,则成功指日可待也。其人生大道理以浅显之语言说出,让人无限受用,大致若此。

姚淦铭的学识受到出版界的重视。山东人民出版社有识人之智,立项出版《姚淦铭国学智慧系列》。其《学记智慧》发明古人教学十二字诀:引导而不要强迫,鼓励而不要压抑,启发而不要灌输。弗牵、弗抑、弗达可以起到和、易、以思的效果。姚淦铭课堂教学即循此实践,故而受到学生欢迎。其系列著作实乃借古人之训激励今人冲天衢而高蹈,登崇台以临远。无怪乎责任编辑会说:“姚师学养深厚,治学严谨,很多史料传承有序,各种资料收集完备,妙笔生花,写出的文字会让读者在心底发出莞尔一笑。”姚淦铭的著作被台湾再版,被韩国翻译出版。

姚淦铭来江南大学,未始不是为着追慕钱穆。

钱穆于江南大学留下印痕。钱穆,无锡人,自学苦修成才,以《刘向歆父子年谱》震惊北方学术界,一举奠定其学术强人地位。由一中学生学历而就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后又执教西南联大、武汉大学、华西大学、齐鲁大学、四川大学,然后来到1947年成立的私立江南大学,任文学院院长,钱穆在此度过了比较惬意的几年,也是他学术精进的时期。

江南大学文学院大楼前矗立着钱穆塑像。文学院追慕钱穆其人,组织教师参观钱穆故居荡口镇七房桥,到临河滨,明其何以命名七房桥;瞻仰其旧居,抚摸其祖居之碑石,想见其为人。又到果育小学,知道钱穆体育老师着实厉害,引导钱穆进入史学研究,有了问题意识。文学院希冀直接钱穆之文风,召开钱穆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为国际交流铺就红地毯,如此皆激发姚淦铭追慕钱穆,继承其优良学术传统。

2005年,我们两个一起赴台北参加东吴大学召开的钱穆学术研讨会。会议开得很成功,姚淦铭和我都有发言。会议参观台北东吴大学校园内钱穆故居“素书楼”,真可用“一园花树,满屋山川;无得无失,只此自然”况之。我们在素书楼低回久之,姚淦铭在二楼走廊拍尽栏杆,无限感慨。我们在此聆听钱穆的学生细说钱穆的课堂,也听到了钱穆不得不搬出素书楼之故事,顿生愤愤之意。为一代学人的早逝而长叹唏嘘。

台北会议之后的行程生于志趣。姚淦铭有胡适情结,而胡适故居就在南港中央研究院内,我上一次来,就住在中央研究院,那一次因为闭馆没有看成。偏巧的是,我们两个人来的时候,这天又正好是胡适故居休息的日子。于是我们凭吊胡适墓,墓就在中央研究院对面,在小山坡上,树木环抱。墓前有胡适塑像,老姚神态肃然,行瞻拜礼。

姚淦铭称得上是林语堂的知音。我们攀上台北阳明山半山腰林语堂旧居,站在阳台上,俯视山下的城廓,遥望满山青绿,仰视头顶云彩,便知晓林语堂“有不为斋”之闲情逸致。身临其境,姚淦铭解读起《生活的艺术》:“林语堂研究最会享受人生的人,其实他自己就是会享受人生的人。”他沉浸其中,仿佛看到林语堂隐现于白云中,在俯视着樵夫和渔夫相对闲谈。歆慕林语堂的闲逸,自己却无法做到,这就是发生在姚淦铭身上的悖论。

台北之行,诚品书店是姚淦铭之兴奋点。逛书店是其习惯,每去一地,只要还剩下半小时空闲,他总会找到附近书店,行前的时间都耗在书店,那里有他无尽的乐趣,也总有意外的收获。每得一书,辄题字,标明所得之时间、书店,评其所长所失,几乎每页总夹带纸条,落有某行某句之点评。其爱书早有声誉,居苏州时其藏书已属夥矣,被誉为藏书家。进其无锡家居,书就是主人,地上,墙上,柜子里,全是书,几乎无处插足。而今见台北诚品书店尽是精品,姚淦铭如同饿牛入菜园,何其舒畅,挑了一本又一本,简直不顾自己能不能拎得动。书即其人生,人生即书,读书,写书,甘为书所行役。

生命的匆匆逝去与姚淦铭对生命的眷恋以完成宏伟的写作计划之间的剧烈对抗,使他只留下了无奈,和一大堆没有完成的手稿。所幸的是,其夫人朱瑞芬老师正在收尾。

朱老师在克服一切困难完成姚淦铭的未竟事业,虽然艰难异常,但是仍然在持续推进,胜利在望。姚淦铭去世之后,山东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他的《学记智慧》《庄子智慧》《大道至简——姚淦铭讲老子孔子》等,姚鹰继承父业,也已整理完成《礼记》,由岳麓书社出版。

姚淦铭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倾注了一生心血。他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人生理想,为保持中华传统文化的生机活力贡献了自己全部的力量。他通过以经解经、经史合参的方法,加以个人的修证所得,通过《论语》《老子》等经典的解读,为我们还原了平凡、可爱和真实的古代思想家的形象。他把对经典的导读,升华至对个人“心性”的培养上,扩至对国家、民族和整个人类命运的关怀上,以期开创新的人文格局。这位文化先贤,值得我们缅怀,追念他的不朽灵魂。姚淦铭把对江南大学的挚爱倾注于为江南大学赢得荣誉。

“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七十二年终日乾乾,竟未能舒勃勃雄心之望。于此缅怀,萦回其形象,我遂有“书生一生”之诔言:

老子天下第一从此进阶悟反之动遂以弱守追踪钱宾四融入各门智慧

孔丘宇内不二随彼登堂获仁之谛便用礼成仰慕王静安炼出自家精华

魂兮归来,江南大学依然是其眷恋。

阅读() (编辑:朱艳芳)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