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咏国学——汉语古诗文入乐吟唱”学术报告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6日 19:14 浏览次数:[] 来源: 撰稿人:孙丝丝、吴琦莺;摄影:徐跃;审核人:王芳

1124日上午9:30,江南大学人文学院特邀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孙红杰教授在人文学院田家炳楼209报告厅,为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做了一场讲座,讲座的题目是《汉语古诗文入乐吟唱》,讲座由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王芳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孙红杰教授从“古诗文入乐吟唱界说”这一话题开始,讲述了“吟唱”的“何谓?何需?何以?”,“吟唱”是汉语古诗文的传统口头演绎方式之一,与朗读、朗诵、吟诵、歌唱、曲唱等其他方式不同,其对诗文之语言性、音乐性和文学性有良好的兼容与平衡,“入乐吟唱”则在吟唱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音乐性,以便将古诗文演绎为形式考究、内容丰富趣味生动的艺术作品。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原本都以吟唱方式传播。诗文中内置着旋律、节拍、节奏、调式、调性等音乐元素。在结构和章法自由的歌行体古诗中,更是不止。

随后,孙红杰教授通过听赏“入乐吟唱”的古诗词去讲述“吟诗入乐的兼容性特色”。即:语言性、文学性、音乐性。汉语蕴藏着丰富的音乐性,是善于歌唱的语言。声调、吐字、情态、口吻等语言要素,都能“入乐”。“入乐吟唱”主张从唱词的声调、句读入手谱写声乐旋律,能兼顾文学中的文体、章法、句法、风格、意境、情趣等,能较好地兼顾汉语古诗中的语言性、音乐性和文学性。

最后,孙红杰教授强调了“诗乐教化传统的当代复兴”。他分别讲述了“传统与当代、传承与创新、本土与外来”这三对的关系,倡导音乐工作者在传承与发展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也可以尝试将西方音乐经验引入到中国诗乐的传统之中,借鉴西方音乐写作的结构技巧、结构思维等。保持包容的心态,促进中西方音乐的融合。

讲座最后,孙红杰教授与人文学院音乐系的学生们进行了交流互动,孙教授就朱逸菲同学对“入乐吟唱”的传承与发展问题进行了答疑解惑,整场讲座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完美结束。

讲座现场(一)

讲座现场(二)




动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