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学生

以美育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部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力。在乡村文化振兴战略背景下,开展乡村美育建设可以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发展乡村美育,激发内驱动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根本的因素在于人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为此,乡村美育得到了越来越多投身于乡村振兴人们的重视,因为美育除了艺术教育的本义,在广义上还起到了审美提升、情操培养、心灵感化等作用。众所周知,乡村学校是乡村美术教育的主阵地,本项目团队基于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专业优势,以线上调研作为主要方式,帮助乡村学校打造校园美育文化,助力其成为当地具有审美和品位的主阵地,使乡村美育教学变得更加充实且饱满,从而形成全面育人的氛围,发挥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

深入美育调研,发现多重困境

通过线上调研,资料整理,我们发现城乡美术教育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乡村学校美育专业教师及其培训资源的缺失,乡村美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美育硬件配备使用率低,美育课程数量少、质量低、考评弱等问题。思想观念层面,艺术教育在应试教育功利化的大环境中被边缘化,农村的学校和学生家长,常常将美育课程作为“副科”而不引起重视;美育师资层面,农村中小学艺术师资队伍欠缺,不少是采用其他课程老师兼职的方式。同时对于美育教师的评价体系不完善,很难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使得教师的教学方式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设备实施层面,伴随着生源锐减、合校并校等现象,农村学校缺乏艺术教育的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体系。尽管当前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随着乡村扶贫工作的持续深入得到改善,学校的网络、电视等基础设施基本到位,但对于美育资源的投入仍然不足,无法满足乡村学校美育教学的需求。

学科交叉融合,探索新兴模式

在本次实践期间,团队成员通过汇集前期调研成果,上网搜寻不同地域乡村美术课堂的资料图片,补充完善调查数据和创作素材,探索出助力乡村美术发展的新模式,例如:通过引进志愿者、专业人员及相关课程等以城带乡,输送中长期支教老师为乡村补充优质师资。支教老师以及志愿者均将通过严格的选拔系统和专业培训后,再到乡村学校开展高质量的一线教学工作,这不仅将外部优质美育资源引入乡村,也对改变乡村美术、书法等美育相关课程的设置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可以积极搭建多元乡村美育的平台。例如利用线上线下展览、兴趣社团小组和夏令营等形式加强美育成效,撬动乡村当地美育理念的改变。

除了引进先进的美育教师队伍,利用互联网丰富乡村美育“云上建设”也是一条可行之路。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乡村硬件设施的提升,乡村美术教育课程可以通过“云课堂”“云支教”等视频形式来授课,互联网的普及也让“云上美育课堂”具备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经过系统化设计、常态化实施,为乡村美育开辟更广阔的空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颗艺术的种子。

此外,因地制宜地打造乡村美育是优化美育内容的一个有效措施。这需要将美育和乡村地方性特色相结合,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培养当地儿童学习美感受美的能力,又弘扬和传承了本土特色文化内容。美育的教学也可以与其他学科相融合,例如为语文英语等科目创作绘本、插画,改编成诗歌、音乐等形式,拓宽美育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美育更加灵活和多元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之中。

最后,便需要加强乡村本土美育老师的职业修养。人的主体性和工具的服务性是不可颠倒,网络和技术只是延伸了知识传播的方式和时间,乡村本土美术老师才是乡村美育的教学主体,是带动乡村儿童在艺术审美培养领域成长的关键。因此,我们应当着重加强对乡村本土美育老师的专业培训,提高其职业修养,让乡村美育不再是简单传统的知识灌输,而是构建起一套全新的科学美育教学模式,用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来推进乡村美育课程的建设。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美育对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积极贯彻落实“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理念,助力乡村学校美术教育的改进,提升乡村儿童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从而推动乡村文化持续发展,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乡村儿童的美术教育课堂

实践团队成员讨论分工与工作进度

传统方式授课的美术教育课堂插画展示

乡村美术课堂拥挤的教室现状

新型美术教育模式下的乡村儿童美术课堂

美育改造后的创意课堂插画展示

乡村美术教室改造后的插画场景展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