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阶段,江南大学党委认真落实党中央和教育部党组主题教育部署安排,准确把握主题教育目标任务,以务实举措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取得实效。中国工程院院士、校长陈卫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全国两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的讲话精神,牢牢把握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撰写题为《固本强基,提升产业科技创新全球影响力》的署名文章,刊发在由中共江苏省委主办的政治理论刊物《群众》杂志2023年第9期。文章结合学校具体工作,从学科建设、协同创新、人才队伍三个方面,阐述了学校如何发挥主力军作用,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科技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原文如下:
固本强基,全面提升产业科技创新全球影响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卫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加快科技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注入强大动力。对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来说,要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当好强引擎、争做排头兵,努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科建设是引领产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龙头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等不断发展,对高校学科建设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在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只有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一流人才,才能够为国家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面临新的历史机遇,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特别是在产业科技创新人才方面,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顺应时代趋势要求,以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引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以高校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和前沿交叉科学问题研究,加速交叉领域知识体系建构,加快培养国家急需领域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以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新医科“四新”建设为抓手,做强优势学科专业,做优特色学科专业,是纵深推进高校学科专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现实路径。
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近年来,江南大学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彰显轻工特色,服务国计民生;创新培养模式,造就行业中坚”为办学理念,深化拔尖创新型、工程研究型、工程实践型、医工复合型、创新创业型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主动承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围绕国家和地方主导产业科技需求,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及时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加快布局面向未来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新增设置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大数据管理与应用、食品营养与健康等重点领域紧缺专业。以23项教育部“四新”研究实践项目为引领,深入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深化文理医工艺等各学科专业深度交叉融合,加快建设“智能+”“低碳+”“健康+”等产业科技创新需求迫切的学科专业,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协同创新是突破产业科技关键核心技术的关键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关键要在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全面提升重点产业自主可控能力,真正实现科技自强;关键要在一批前沿科技创新领域,加快未来产业科技创新布局,明晰未来产业技术攻关路线图,积极抢占新领域新赛道。
面对新的时代使命,高校在应用betway必威官方网站app方面,特别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科技协同创新方面具有先发优势。要积极围绕“四个面向”,立足国家所需、地方所求、企业所急、高校所能,大力加强有组织的科研,瞄准前沿科学和关键技术,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推动更多产业科技创新在国际上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转变。要主动强化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主动强化校地合作的双向协同,聚焦江苏现代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和科教、产教融合,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成果的转化落地。
推动产业科技协同创新关键在于强化创新资源配置的顶层设计。近年来,江南大学与无锡市持续深化市校合作共建领域,共同探索打造“彼此赋能、携手共进”的名城名校典型样板。在依托产业引导基金加快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整合资源共建国家级高水平betway必威官方网站app平台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与无锡市共同搭建了“1+2+N”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探索科技与产业结合的新实践,对接一批龙头企业、服务一批行业产业、共建一批科技载体,着力打造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食品产业集群,推动太湖湾科创带食品硅谷建设,将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和红利从无锡扩大到苏南、江苏,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2021年,江南大学成为江苏省与教育部省共建大学,以部省共建为契机,聚焦江苏可为、江苏应为的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主动布局。以食品产业为例,江南大学依托“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两个国家一流学科优势,围绕推动“大食物观”落地,搭建、完善并利用好一系列战略平台,如“食品科学与资源挖掘”全国重点实验室,“特殊食品与营养健康研究院”“未来食品科学中心”、南京白马未来食品研究院等,着力在江苏打造全球领先的食品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人才优先是集聚全球一流产业科技人才的核心
创新之要,唯在得人。科技创新人才是人才队伍中最具活力的生力军。要打造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就必须要助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集聚更多高层次人才,打造更多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人才高地。培养集聚一大批高素质产业科技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产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高校既是高层次人才的蓄水池,更是高层次人才的成长营。江苏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就必须要加大创新人才培养支持工作的力度,依托高校加强战略科学家培养,重点选拔和培养能够引领世界科技前沿、善于整合科研资源、推动重大产业科技协同创新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型人才;大力引进培养江苏重点产业科技创新所需的高精尖缺人才,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人才的发展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全方位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成功的制度环境。
作为科技部、教育部等八部委确定的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高校之一,江南大学近年来持续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完善“至善系列支持计划” ,优化设置“至善岗位教授”和“至善青年学者”项目,统筹“教学科研成果支持计划”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的资助方式,不将论文、项目和课题经费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直接挂钩。科技人才评价更加突出质量导向、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鼓励承担国家重大研究项目、产出重大研究成果、产生显著社会影响。在加强政治把关,坚持分类评价、改进同行评价、完善全过程评价、强化结果运用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通过不断完善以创新价值为导向的激励机制,以及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让更多科技人才在科研活动中更有自主权,更有获得感,更好融入江苏打造全球影响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大局。